彩云之南谱新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五周年纪实-k8凯发登录

彩云之南谱新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五周年纪实

2020-01-21 10:21:15 阅读量96062


▲习近平总书记到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看望乡亲们。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自良、吉哲鹏


春节已近,彩云之南阳光明媚,滇池之畔海鸥翔集,苍山洱海交相辉映,动车穿梭在高山峡谷,游客徜徉在绿水青山。五年前,如何闯出跨越式发展的时代考题,激荡在云岭大地的高山峡谷间。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并作出重要讲话,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时光奔涌不歇,奋斗驰而不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五年来云南各族干部群众斗志昂扬信心满怀,以责任为桨、以创新为帆,在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云南篇章的征程上长风破浪,交出一份沉甸甸的云南答卷。


▲2014年4月10日,武警交通部队官兵庆祝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新华社发(刘强摄)


“脱贫只是第一步,好日子还在后头”


云南贡山独龙族群众、福建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在2020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一封封群众写给他的信。


摆脱贫困,过上美好生活,这是直过民族之一的独龙族同胞一直以来的期盼。2018年底,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家家都有安居房,户户都有新产业,好日子越过越甜。


群众的获得感不断转化为感恩党的质朴深情,独龙族群众在整族脱贫后,第一时间写信向习近平总书记报告喜讯。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字字铿锵:“中国共产党关心各民族的发展建设,全国各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奔向全面小康。”


几年来,云南聚焦怒江州、迪庆州、昭通市等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县,以及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2013年至2019年,全省有843.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坚持省负总责、层层压实攻坚。云南每个深度贫困县都由一名省级领导分工联系,每个贫困村都有一支驻村工作队。


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云南已全面解决9.9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


▲“冰花男孩”王福满在学校的图书室借阅寒假阅读的书籍(新华社记者胡超2018年1月11日摄)。


打赢“控辍保学”攻坚战。在海拔2800多米的云南省鲁甸县转山包小学,“冰花男孩”王福满已告别冰雪求学路,他和同学平日住校,周末回家——一栋新建的两层砖房,新房子有电磁炉、沙发和彩色电视,在冬天里明亮而温暖。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云南有近100万户贫困家庭从山区搬到城镇,正逐步实现“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


号角声声,时不我待。2019年,云南省接连发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攻势”、“冬季攻势”,实现137万左右贫困人口净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32%,为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打下了扎实基础。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2019年,随着怒江州美丽公路的全线贯通,独龙江乡成功创建3a级旅游景区,走上一条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


“2020年云南将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掉队。”云南省委书记陈豪说。


▲人们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围绕泼水广场中央的水池跳团结舞(2018年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长山摄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除汉族外,云南有独龙族在内的25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三分之一,是我国世居民族、特有民族、跨境民族、人口较少民族、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


五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把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各族干部群众始终以共产党为主心骨,甩开膀子实干勤干,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发展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总钥匙。2015—2018年,云南省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族地区财政支出占全省的41%以上。2019年底,云南省民族自治地方贫困人口减少到16.5万人。


从“最后定族”到“率先脱贫”——基诺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边疆少数民族“一步跨千年”的鲜活样本。


70年前,基诺族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以刀耕火种、采集狩猎为生。


40年前,基诺族才被确认族名,成为我国第56个民族。


2018年底,基诺族和独龙族、德昂族一起实现整族脱贫。


一组数字可以触摸到发展的脉动:2018年,基诺山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1757元,是40年前的110倍。全乡贫困户仅剩34户7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8%。


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黄云波说,截至2019年年底,云南省9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70.7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26.69%下降到2.41%。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五年来,云南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进入了法制化轨道。


▲云南省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民族小学学生(2018年11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蔺以光摄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汉、白、藏、彝、傣、纳西、傈僳七个民族聚居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虽然语言、风俗、宗教信仰等都不相同,可村民之间亲如一家、和睦相处、互敬互爱。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党的好政策,让独龙族过上了幸福生活,独龙江人民永远感谢党,永远跟党走……”年逾古稀的独龙族妇女李文仕自编了一首“感恩歌”。


“这些发自各族干部群众心灵深处的声音,有力地彰显了示范区建设的深层意义。”云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宗教委主任李四明说。


▲大理洱海边的湿地风景(2019年8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三大保卫战铸就生态文明高地


建成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云南潜力和优势无限。云南素有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和资源基地的美誉,还肩负着西部高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三大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重任。


五年来,云南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续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观念武装起来,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铸就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地。


让蓝天白云成为云南的“标配”。云南全面开展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等工作,全省清洁能源电量占比达到90%以上,提前淘汰了近15万辆黄标车。


2015年1月,在云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洱海边,仔细察看生态保护湿地,听取洱海保护情况介绍,在洱海边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


五年来,云南以革命性的举措彻底转变“环湖造城、环湖布局”的发展格局、“就湖抓湖”的治理格局。


云南破除“就洱海抓洱海保护治理”“救火式治理”等误区,实施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矿山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八大攻坚战”。2019年洱海全湖水质再次实现7个月ⅱ类,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总体向好。


与此同时,抚仙湖、泸沽湖、阳宗海也达到了2015年以来水质最好,滇池水质为30年来最好。


坚守云岭大地的良田沃土。云南全面完成了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逐级建立污染地块名单,划定了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面积5200万亩。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镌刻在云岭大地。目前,云南已建立166个自然保护区、18个国家湿地公园、13个国家公园,全省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85%以上的重要野生动植物保护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今年将在昆明举行,“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题与云南建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不谋而合。


“希望通过举办这次大会,让大家亲眼见证中国和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之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代理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在昆明说。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秧洛村到周边山村和县城的公路(2019年5月28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杨宗友摄


高山峡谷崛起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舞狮、川剧变脸、中国结……中国元素随处可见,但这场去年7月在昆明举行的充满中国元素的金婚庆典,却是来自尼泊尔的维维克·杜加尔夫妇送给父母的特别礼物。


“交通便利是关键因素。”维维克·杜加尔说,自己居住的城市加德满都和昆明之间有航班,单程仅需三个多小时,而且“春城”名副其实,气候宜人、环境整洁、基础设施齐备。


这场典礼是云南日益迈向国际化的缩影。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五年来,云南围绕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改革大刀阔斧,巨变波澜壮阔。


政策沟通,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云南与11个国家和43个城市缔结了友好关系,与9个国家建立了11个双边多边地方合作机制;建成7大类、17个开发开放合作功能区,拥有18个国家一类口岸。


设施联通,开放之路越来越宽。中越、中老、中缅国际通道高速公路云南境内段全面建成通车,铁路建设全面加快,通航点数居全国前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通道实现了集装箱运输零突破。


贸易畅通,经贸合作全面升级。云南出入境货运量、货值大幅增长。2019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吸引了33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加,其中近一半企业来自境外,签订利用外资项目18个、金额103亿元。


资金融通,人民币国际化实现新发展。云南与800多家境外银行机构畅通跨境清算渠道,跨境人民币业务覆盖境外9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结算额突破4800亿元。


民心相通,沟通内外的桥梁更加稳固。人文交流更加频繁,广播电视节目在老挝、柬埔寨“落地”,在滇留学生人数接近2万名,与周边国家教育、卫生、农业、旅游、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升级。


2019年8月30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这意味云南改革开放又迈出了开创性步伐。


展望未来,地处我国与南亚东南亚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古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等形成的人文优势、“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带来的开放优势等,一个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正在高山峡谷中崛起。


▲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中心学校举行开学典礼(2019年9月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交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云南答卷


如何交出一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优异答卷?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云南重工业靠资源、轻工业靠烟草的产业结构弊端面临严峻挑战,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一度“青黄不接”。


审视自身短板和比较优势,五年来云南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向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两型三化”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聚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


近年来,传统的跟跑发展已“不解渴”,曾被视为“互联网沙漠”的云南毅然抢抓数字经济机遇,相继成立“数字云南”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云南省数字经济局、省“云上云”中心、数字经济开发区等。


在云南白药健康产业园智慧工厂,操作人员只需一键下达指令,就可以实现牙膏从原材料到成品入库。这个生产过程实时出现在“数字云南”展示中心的“数字工业”展示屏幕上。


把握新工业革命机遇是必由之路。云南着力构建以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旅游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等八大重点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智能机器人、3d打印机等已填补云南产业链空白,液态金属、钛合金等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


动能转换从云南工业结构变化中可见一斑——2019年上半年,云南省的非烟工业增长超过13%,处于全国第一位;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八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43%。绿色能源产业增加值已经跃升全省第一大产业,作为烟草大省“烟草依赖”明显降低。


通过“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无理由退货”旅游革命“三部曲”,云南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五年来,云南接待海内外游客年均增长24.5%,旅游的总收入年均增长35.5%。


五年来,一个个新坐标勾勒出云南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上扬曲线:2015年至2019年,云南省经济发展速度一直位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由2015年的第24位提升为2019年的第18位,平均每年“晋升”1位。


征程壮阔,新时代的召唤催人奋进。云南各族人民将继续牢记嘱托,以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久久为功的作风,在奋力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的伟大实践中阔步前行,绘就更加壮美辉煌的七彩云南新画卷!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编辑/木文秀

责编/和众学

监制/和红军  和丽星 余金山

终审/闵文新  总监制/马 湘

新闻热线/0888—5122344

©丽江市广播电视台



(发稿编辑:李自良 吉哲鹏)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网站地图